校园常见传染病及防治知识宣传
日期:2023-03-10 15:46:50  发布人:杨雅倩  浏览量:1854 打印本文


春季是校园传染病的高发季节,为有效预防校园传染病的发生,现对常见的校园传染病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归纳,并就校园传染病的发生提前做好应急预防措施。

一、常见的校园传染病种类

结核病图1

1.结核病。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,最常见的是肺结核。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。传播途径主要为咳嗽、打喷嚏、大声说话时,把带有病菌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中。初期症状体现为:低热、盗汗、乏力、咳嗽、咳痰、咯血、呼吸困难。

预防措施:

①早发现,早治愈。如果发现身边有人连续咳嗽、咳痰两个星期以上或者有咯血等症状,就要怀疑是否是肺结核,要带好口罩及时就医检查。

②一旦确诊患有肺结核,一定要接受正规治疗,避免传染他人。学生患病后一定要等治疗结束,经定点医院开具健康证明才能复学。

③学校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。

流行性感冒图2

2.流行性感冒。最常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,症状包括突然发热(可达39~40℃)可伴畏寒、寒战、头痛、肌肉、关节酸痛等,常有咽痛、咳嗽等。

预防措施:

疫苗接种:建议在每年流感高发期前的2-4周前,接种流感疫苗,在流感期间接种也有效。接种疫苗后一周即可出现抗体,两周免疫抗体达最高水平,一般可保护8个月。

手足口病图3

3.手足口病。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诊性传染病。其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,接触到患者的口腔分泌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生活用品,另一种为飞沫传播,通过打喷嚏、咳嗽排出的飞沫引起感染。早起症状:发热,多在38℃左右:出疹,主要发现为手、足、口、臀四个部位;严重后果的会出现脑膜炎、肺水肿等少数病情危重,可致死亡。

预防措施:

接种手足口疫苗,形成免疫屏障。接种EV71疫苗,该疫苗能有效预防EV71相关的手足口病,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,但能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。

水痘图4

4.水痘。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孢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以全身性丘疹、水疱、结痂为特征。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,易造成暴发流行,任何年龄的人群均可感染水痘,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。早期症状:发热: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;疱疹:初期为红斑疹,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。皮疹首先出现于面部、头皮和躯干,分布呈向心性,以发际、胸背较多,四肢较少,手掌足底偶见。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。严重时,可引发带状疱疹,剧烈疼痛,反复发作,没特效药,只能抗病毒止痛等对症处理。成人和孕妇更严重。

流行性腮炎图5

5.流行性腮炎。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患病的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主要传染源。早期症状:腮腺肿大,表面发热,有触痛。张口、咀嚼(尤其进酸性饮食)时刺激唾液分泌,导致疼痛加剧;起病急,有发热、怕冷、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。严重时,容易并发有脑膜炎、睾丸炎、卵巢炎以及胰腺炎等症状,对人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。

诺如病毒图6

6.诺如病毒,又称诺瓦克病毒,是全球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。初期症状表现为呕吐、腹泻、恶心、腹痛、头痛、发热、畏寒和肌肉酸痛等,其中儿童以呕吐为主,成人以腹泻居多。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多为轻症,病程短,通常1-3天症状有所好转,但少数病例仍会发展成重症。

预防措施:

①用含氯的消毒剂对呕吐物或排泄物进行全覆盖消毒。

②保持室内环境通风,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消毒,尤其是对厕所进行重点消毒。

③个人注意饮食卫生,不喝生水,烹饪食物时,吃煮熟煮透的食物。

新冠肺炎图7

7.新冠肺炎。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中的飞沫传播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、干咳、乏力等为主要表现,少数患者伴有鼻塞、流涕、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。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,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脓毒症休克、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。

预防措施:

①接种加强针疫苗。

②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,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。

③不要随地吐痰。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、鼻。

④加强锻炼,规律作息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
核发:杨雅倩 点击数:1854 收藏本页